新闻资讯

News

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资讯 >> 行业报道

京东六次出手,掀起具身智能暗战:机器人之外,更在抢夺“AI架构权”

更新时间:2025-09-11点击次数:96

01 一条被低估的赛道,京东悄悄"打包"带走

当外界还在围观人形机器人炫技时,京东已把具身智能的整条产业链"打包"进购物车。过去半年,它先后投资了6家相关企业——从本体、关节、小脑控制器到大模型,一个不落。消息一出,行业哗然:电商巨头为何对"钢铁员工"如此痴迷?

答案并不在机器人本身,而在"AI架构权"。

0910111111.png


02 从"算法为王"到"架构为王",一场底层逻辑大迁徙

过去十年,人工智能的C位是算法。谁拥有顶尖算法,谁就拥有话语权。可如今,大模型遍地开花,算法门槛被迅速抹平。业界渐渐发现一个尴尬事实:真正缺的不是AI,而是让AI持续进化、落地、盈利的"架构智能",也就是我们说的高级“架构师”——能把感知、决策、执行、数据回流无缝串起来的系统级能力。

一句话,单点智能已过剩,系统智能才稀缺。


03 京东的算盘:把仓储场景做成"护城河"

京东物流全国运营超1600座仓库,日处理包裹数千万。如此庞大的真实场景,正是具身智能最好的"练兵场"。通过自研+投资,京东可以:

  • 让机器人24小时不间断搬运、分拣,沉淀海量运行数据

  • 用数据反哺大模型,让"小脑"越跑越稳

  • 把经验封装成标准化模块,输出给制造、零售、医药等外部行业

仓储不再是成本中心,而是技术"印钞机"。一旦模式跑通,京东就能从"卖货到卖系统",把AI架构能力变成新增长飞轮。


04 "人工智能+"时间表公布,产业落地进入倒计时

今年4月,国家《人工智能+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:到2027年,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,在工业、能源、交通、医疗等关键领域普及率突破70%。

这意味着,留给产业、企业的窗口期只有短短三年。谁能率先完成"场景+数据+AI架构"三位一体布局,谁就能享受政策与市场的双重红利。


05 深圳制造的机会:请一位"博士级"机器人同事

作为"世界工厂"的深圳,拥有完备的供应链和海量中小工厂。过去,这里依赖廉价劳动力;如今,面对订单碎片化、人力成本上升,转型迫在眉睫。

具身智能恰好给出低成本、高效率的解题思路:

  • 一台移动协作机器人,可替代2-3名普工,18个月回本

  • AI质检系统,让缺陷率从千分之三降到万分之三

  • 云边端一体化架构,让设备远程运维、产线快速换型成为可能

但要真正落地,企业缺的不是单台机器,而是一整套"能用、会学、可持续进化"的解决方案——这正是京东们正在争夺的"AI架构权",也是我们所擅长的,自动化系统。


06 写在最后:把"钢铁员工"变成"数字员工",才是终局

机器人只是外壳,真正的竞争在于谁能把物理世界数字化、把经验沉淀为算法、把算法封装成可复用的商业基础设施。

当具身智能驶入"架构智能"深水区,单点技术将让位于系统整合能力,场景与数据将取代算法成为新的护城河。京东半年6投,只是这场暗战的开始。对于千千万万制造业企业来说,与其观望,不如主动拥抱变化——给你的产线请一位"博士级"机器人同事,让它在夜深人静时,悄悄为你挣下未来的竞争力。


扫一扫,关注公众号

热线电话:

0755-84065651 深圳市龙岗区园山街道大康社区山水二路百旺达健康科技产业园3栋401 sz-txk888@163.com
版权所有 @ 2007-2025 深圳市鹏凯新世纪科技有限公司  网站备案号:粤ICP备18087114号-1  XML